在循环水养殖(RAS)中,监控设备和水质监测设备是确保系统稳定运行、优化养殖效率的关键。它们实时监测水质参数、设备状态和生物行为,帮助养殖者及时调整管理策略。
以下是主要设备分类及功能介绍:

循环水养殖工厂现场图
一、核心水质监测设备
1. 常规水质参数监测设备
(1)溶解氧传感器
作用:监测水中氧气含量(通常需维持≥5 mg/L,但根据不同的养殖种类,会适当进行调整:鱼类一般为5-8mg/L;虾类一般为6-8mg/L)
(2)pH传感器
作用:检测水体酸碱情况(适宜范围:pH6.5-8.5,因物种而异)
挑战:受温度、盐度等影响,需定期校准。
(3)氨氮传感器
作用:监测水体对鱼类有毒性的氨氮的浓度(安全阈值:<0.5 mg/L)
(4)氧化还原电位传感器
作用:反映水体氧化能力(指示化学消毒方式如投入臭氧、次氯酸等消毒方式的消毒效果)
2. 新兴水质参数监测设备
(1)多参数水质监测仪
作用:集成温度、溶解氧、pH、电导率等参数。
优势:减少传感器数量,数据集中处理。
产品推荐

广东芯阅科技有限公司——芯片级多参数水质传感器,采用MEMS芯片技术,将多参数监测集成于微小芯片之上,具有多参数自由组合(可定制)、免维护、等特点,目前已在全国多个海洋站点、循环水养殖工厂进行数据测试,测试结果良好且稳定。
(2)总悬浮固体传感器
作用:实时监测残饵、粪便颗粒等固体悬浮物浓度,为调整物理过滤参数提供参考。
(3)二氧化碳(CO₂)传感器
重要性:高CO₂(>20 mg/L)会导致鱼类应激,影响pH平衡。
(4)藻类/叶绿素传感器
作用:藻类爆发前提供预警(尤其在紫外线消毒不足时)。
产品推荐

广东芯阅科技有限公司——光学多参数水质传感器:能够同时高效且精准地监测浊度、叶绿素、藻蓝蛋白等多个指标,稳定性极强,此外,该传感器还搭载了自清洁装置,大大减少了继护次数,有效降低了维护成本,能够实现长期在线监测,为用户提供持续、稳定的数据支持。
二、环境监测设备
1. 水温传感器
作用:实施监控水温确保温度处于适合鱼类生长的范围。
精度要求:±0.1℃(如鲑鱼需8-14℃,罗非鱼需26-30℃)。
联动控制:与加热/冷却系统联动,自动调节
2. 光照强度传感器
作用:为光周期的调控提供参考(如育苗阶段需特定光照)。
3. 流量计
作用:实时监测流量,为水质调控时加药量的计算提供参考。
安装位置:生物过滤器、UV消毒器进出口。
4. 压力传感器
作用:监测管道堵塞情况(如砂滤器压差升高提示反冲洗需求)。
5. 水位传感器
作用:防止养殖池溢流或水泵干转(设备包括:浮球开关、超声波液位计等)。
三、智能监控系统
1. 数据采集与运输
(1)物联网(LoT)节点
组成:传感器+无线模块(如LoRa、NB-LoT)。
优势:远程实时监控,降低布线成本。
(2)PLC/SCADA系统
功能:集中控制水泵、增氧机、投饵机等设备。
2. 数据分析与预警
(1)云平台
功能:历史数据存储、趋势分析(如氨氮累积速度预测)
产品推荐

广东芯阅科技有限公司——智感物联网系统
为打造立体化的监测系统,广东芯阅自主研发智感物联网监测平台,实时监测水质传感器传输回的水质监测数据,并对其进行数据整理、分析,形成数据库的同时,还可以有效反馈水质问题,做出管理预警,帮助用户及时应对养殖中出现的水质问题等。
四、辅助监测手段
(1)生物行为摄像头
作用:通过AI图像分析鱼类摄食、游动状态,判断健康情况。
(2)便携式检测试剂盒
用途:备用校准或紧急检测(如API淡水测试盒)。
五、未来趋势
(1)光谱技术
通过激光扫描快速分析多参数水质。
(2)区块链溯源:水质数据与养殖记录绑定,提升产品可信度。
通过合理配置上述设备,循环水养殖(RAS)系统可实现从“经验养殖”到“数据驱动”的转型,显著降低风险并提高产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