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资讯

光影轨迹,万众聚焦

浅析|人工智能时代的水环境综合调控

2024-10-12

在信息化时代的大背景下,如何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解决复杂的水环境调控问题?

应综合考虑物联感知、系统思维、系统学习、调度行为等方面,将人工智能与水环境调控有机融合,实现科学精准调度。


一、感知:终端监测预警

微信图片_20230404171009.jpg

水环境综合调控的终端应该具有智能感知能力,利用遥感、无人机、水下传感器、人工监测等监测手段,搭建空天地人立体物联感知网,感知水雨等多源信息,涉及水文、水动力、工程等信号同步获取。一旦水质异常,系统会自动发出预警,有助于及时采取措施避免水质污染。

我司致力于芯片级原位多参数水质传感器的研发、生产及销售,并衍生出多系列产品,包括配套的搭载产品、物联网系统,形成连贯性的整套水质监测网络,涵盖数据采集、数据分析整理、水质异常警示等功能。在水环境监测领域实现了本土技术突破,助力中国水质传感器数字化、智能化加速转型。

微信图片_20241101093726.jpg


二、处理:基于原始数据分析、建模

结合水量、气象等数据,建立水资源管理模型,优化水资源调度策略。通过预测需求和优化供水方案,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合理分配。计算机能够具有决策调控的预案,并可以对工程发出指令,启动闸门、泵站等工程运行。


三、思维:水环境模拟与预测

微信图片_20241101093742.png

我司开发的智感物联网系统,能够实时监测水质参数,收集并分析返回的数据,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,模拟分析水环境的动态变化趋势,预测未来水环境的变化情况。这有助于提前做好水环境调控的准备工作,保障水环境的可持续发展。


四、学习:充分发挥人工智能学习优势增长效率

通过深度学习和图像识别等人工智能技术,基于过往案例对人工智能进行训练,达成对水污染源进行快速识别和定位的效果,实现对水污染的精准治理。同时,可在预案中不断更新调度预案仓库,形成调度预案闭环,优化治理方案和资源配置,提高治理效率和成效。


五、输出

  • 水资源管理制度:结合多源数据和水体监测指标,建立水体健康评估模型,实现对水体的综合评估和管理。这有助于及时掌握水体状况,制定合理的保护措施,形成长效机制,推动水环境的健康发展。

  • 水灾风险评估和应急管理:根据地理信息和环境数据,对水灾风险进行模拟和评估。同时,结合智能决策系统,提供灾害预警和应急响应的决策支持,加强水灾管理和抗灾能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