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明确要求“支持发展深远海养殖,建设海上牧场”。这已是中央连续第七年将海洋牧场建设写入国家顶层文件。 政策信号的持续强化,凸显了国家向深远海拓展食物来源、保障粮食安全的战略决心。
为何发力深海远养殖
(1)保障粮食安全
践行“大食物观”,开发多元化食物资源,深远海养殖是增加优质蛋白供给的重要途径。
(2)产业升级需要
近海养殖空间和生态压力增大,走向深远海是渔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。
(3)培育海洋经济
带动高端装备制造、种业创新、智慧渔业、冷链物流、休闲旅游等全产业链发展。
2.广东探路:成果与突破
(1)产量领先
2024年海水养殖产量达376.83万吨,同比增长5.47%,增速创十年新高。
海水鱼产量占全国近半,深水网箱、工厂化养殖产量3年翻番。
(2)种业创新
组建创新中心,汇聚全国63个顶尖团队攻关。
累计培育国家审定海水新品种18个,突破大黄鱼、黄金鲹、章红鱼等关键鱼种人工繁育。
鱼苗、虾苗产量连续7年全国第一。
(3)装备制造
设计制造能力全国领先,建成重力式深水网箱6371个(全国第一),技术和产品辐射全国。
成功下水抗17级台风的智能升降网箱。
(4)产业链完善
累计开工项目139个,覆盖种苗、饲料、装备、养殖、加工、文旅全链条。
打造金鲳鱼、生蚝、海鲈三大国家级产业集群。
3.珠海样板:科技赋能新模式
珠海正全力打造“海上新珠海”,争当海洋发展“第三极”,其创新实践亮点突出:
(1)全球首创工船(“九洲一号”)
可移动避台风: 改变传统固定养殖模式。
水体自然交换: 创新设计实现海水自由流通,降低能耗,提升鱼类品质。
智能管理: 陆地远程监控、一键投喂、AI优化养殖。
(2)智能养殖平台(“格盛1号”)
集成清洁能源、无人机巡逻、无人船投喂、环境监测等系统,打造智慧养殖模式。
创新模式: 探索“基金+资本+产业+项目”联动,构建全产业链,发展渔旅融合。
利用海岛资源和养殖平台,拓展休闲垂钓、海岛旅游等新业态。
在持续的政策支持和科技创新驱动下,以广东和珠海为代表的深远海养殖实践,正加速将“蓝色粮仓”的蓝图变为现实。这不仅关乎渔业发展,更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、推动乡村振兴、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支撑。
深远海养殖,未来可期!
您最关注深远海养殖的哪个方面?(技术突破/产业效益/渔旅融合)欢迎留言讨论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