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资讯

光影轨迹,万众聚焦

海洋水质在线监测:浮标与岸基站的工作原理

2025-06-27

前言

实时掌握海洋水质状况对于生态保护与环境风险防控、灾害预警、海洋产业支撑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。海洋水质在线监测技术,特别是浮标监测系统和岸基监测站,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手段。它们持续自动地采集并传输海水数据。本文将介绍这两类系统的基本构成和工作原理。

一、浮标监测系统

位置与环境

原位、实时、多参数监测的海上移动平台,直接部署于目标海域。

1、成熟产品系列

原位、实时、多参数监测的海上移动平台,直接部署于目标海域。

2、功能高度集成

核心水质参数: pH、溶解氧、浊度、盐度、叶绿素a、蓝绿藻等。

扩展环境参数: 气象(风速、风向、气温、气压、湿度)、海流、油类、甚至核辐射等。

安全防护: 标配雷达反射器、航标警示灯、GPS定位,部分配备视频监控。

3、坚固耐用

浮体材料具备优异的防生物附着和耐海水腐蚀性能。

电子舱高度水密,保护核心设备。

系统组成与运作

浮标体: 主体结构,通常由耐海水腐蚀和防生物附着的材料(如特种钢、高分子复合材料)制成。提供浮力并承载设备。

供电系统: 主要依赖太阳能电池板发电,部分系统辅以小型风力发电机。电力通过控制器储存于舱内蓄电池,实现能源自给。

锚泊系统: 由锚、锚链、浮球等构成,确保浮标稳定在预定站位,抵御风浪和海流影响。

传感器系统: 安装在浮体特定位置(如底部围井、上部支架),直接接触海水进行原位测量。

数据采集与传输单元: 收集各传感器数据,通过无线通信方式将数据实时或定时发送至岸上数据中心。

安全与辅助设备: 包括GPS定位装置、雷达反射器、航标灯、防雷装置,部分浮标配备摄像头用于状态监控。

二、岸基监测站

位置与环境

通常建立在海岸线、码头或河流入海口附近。拥有固定的站房结构(新建、利用现有建筑或集装箱式),提供稳定的电力供应和相对受控的仪器工作环境。

发展现状与特点

1、环境优势显著

空间充足: 有专用站房,便于设备安装和维护。

水电保障: 电力供应稳定,有淡水用于清洗和维护。

环境稳定: 避免直接暴露于恶劣海况,温湿度更可控,仪器工作条件更理想。

维护便利: 技术人员可随时登站维护。

2、监测数据更精准可靠

得益于稳定的环境和更完善的样品预处理流程。

3、重点应用场景

在入海口污染物监测、近岸海域水质评估等场景中作用突出。

系统组成与运作

组成部分核心功能与构成关键特点
站房新建或改造(如利用旧潮位站),也可用集装箱式。需抗台风、防盐雾腐蚀。建设要求高于内陆水质站,是系统的“家”。
采水单元防腐自吸泵/潜水泵(常双泵备用)、采水管路(地上部分需保温防冻)。将海水从监测点抽取至站房。
配水&预处理单元极其关键! 配水管路、电动球阀、预处理系统(沉淀池、粗过滤 + 精细过滤)。去除悬浮物、杂质,保护后续精密仪表,预处理效果直接影响数据准确性!
控制单元PLC控制柜、工控机、工控软件。负责自动控制整个流程(启动、采样、分析、清洗、关停等)。
分析单元核心! 水质传感器、化学分析仪表(如营养盐、重金属、有机物等分析仪)。在稳定环境下进行精确测量。
数据采集传输数据采集器、软件、网络设备。采集各仪表数据并传输至监控中心。
 岸站接收单元服务器、软件平台(功能同浮标系统)。数据汇聚、展示与分析中心。
辅助单元保障运行! 管路自动清洗/反冲洗系统、空调(温湿度控制)、视频监控、UPS电源、防雷系统。确保系统长期稳定可靠运行的关键支持系统。

三、应用价值

实现重要水质和环境参数的7x24小时不间断采集。

快速发现水质异常(如溶解氧骤降、污染物浓度超标、藻华迹象),为环境风险预警和应急响应提供依据。

为海洋环境保护政策制定、生态修复评估、海洋灾害防控提供长期、系统的科学数据基础。

部分监测数据可向公众发布,提高海洋环境状况的透明度。

结语

标监测系统和岸基监测站是海洋水质在线监测的两大技术支柱。浮标拓展了离岸监测能力,岸基站则保障了近岸关键区域数据的精确性。它们协同工作,持续为海洋环境管理、保护和科研提供不可或缺的实时数据支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