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资讯

光影轨迹,万众聚焦

从海洋到餐桌:中国对虾主要品种与养殖经济

2025-08-15

引言

对虾,作为全球水产养殖和捕捞的重要经济物种,以其鲜美的肉质和丰富的营养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。从东亚的餐桌到西方的海鲜市场,对虾不仅是美食文化的代表,更是许多沿海地区支柱产业的核心。本文将带你深入了解对虾的主要种类、生活习性、生理特点和养殖现状等方面,揭开这一海洋馈赠背后的科学奥秘。

一、中国主要对虾品种及其特性

中国对虾养殖业主要涉及南美白对虾明虾黑虎虾日本对虾等品种。

(1南美白对虾,学名为凡纳滨对虾,又称白皮虾、白对虾等,原产于美洲太平洋沿岸。具有生长快、适应性强、抗病能力好等特点,是目前中国养殖量最大的对虾品种。

1.jpg

(2明虾,学名为中国对虾,又称大虾、对虾等,是中国本土品种。主要分布在黄渤海海域,以其肉质鲜美、营养丰富而著称,但生长速度相对较慢。

2.jpg

(3黑虎虾,学名为斑节对虾,又称大虾、草虾等。体型较大,经济价值高,主要分布在南海海域,适合高盐度水域养殖。

3.jpg

(4日本对虾,学名为日本囊对虾,又称班节虾、竹节虾、花尾虾等。该种对虾以独特的风味和较高市场的市场价格受到青睐,主要养殖于东南沿海地区。

4.jpg

这些对虾品种在体型、生长周期和市场价格方面存在显著差异,如南美白对虾体型中等,养殖周期约3-4个月,市场价格相对稳定。明虾体型较大,养殖周期较长为5-6个月,市场价格较高。黑虎虾是体型最大的养殖对虾之一,养殖周期约4-5个月,市场价格最高。日本对虾体型较小,但因风味特殊而价格不菲。

二、对虾的习性特点

对虾的食性随生长阶段而变化,幼虾期主要以浮游生物为食,成虾期转为杂食性,可摄食人工配合饲料。对虾具有明显的昼夜活动规律,白天多潜伏于池底,夜间活动频繁。繁殖习性方面,对虾多在夜间交配,雌虾携带受精卵直至孵化,幼体经过多个浮游阶段后变态为稚虾。

对虾表现出一定的社会行为,如群体觅食和等级制度。在环境适应能力方面,南美白对虾适应力最强,能耐受较大的盐度和温度波动。明虾和黑虎虾对环境变化较为敏感,日本对虾则对水质要求较高。

4.png

三、中国对虾的养殖环境与模式

南美白对虾适应性强,能在盐度5-35‰、水温18-35℃的水域生长,最适水温为25-32℃明虾偏好盐度20-30‰、水温18-30℃的环境;黑虎虾需要较高盐度(25-35‰)和温暖水温(25-30℃);日本对虾则适应盐度15-30‰、水温20-28℃的环境。

5.jpg

广东芯阅自主研发的原位芯片级多参数水质传感器,可实现对虾养殖水体关键指标的实时精准监测。该传感器能灵活搭载温度电导率pH溶解氧多种探头,其独特的多敏感单元设计支持接替工作,显著延长传感器在复杂对虾养殖环境中的连续服役时间,实现长期免维护运行。在对虾高密度精养过程中,该设备可7x24小时不间断地守护水质安全,为对虾的健康生长提供至关重要的环境保障,有效预防病害、稳定生长环境并提升养殖效益。

中国对虾养殖的主要模式包括传统池塘养殖、集约化养殖和循环水养殖系统。然而,传统池塘养殖成本低但产量有限;集约化养殖通过高密度投放和高投入获得高产量,但对环境压力大;循环水养殖系统环保高效,但初期投资大。对此,不同地区根据自然条件和市场需求应选择适合的养殖模式,如南方沿海多采用集约化养殖,而北方则以传统池塘养殖为主。


四、对虾产业对人类经济社会的影响

对虾产业为沿海地区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,从养殖、加工到销售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。中国对虾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竞争力,出口创汇显著。对虾养殖带动了饲料、设备、物流等相关产业发展,促进了区域经济增长。

在社会效益方面,对虾养殖为农村人口提供了稳定的收入来源。对虾作为优质蛋白源,对改善居民膳食结构具有重要意义。随着消费升级,对虾产品在国内市场的需求持续增长,推动了产业技术创新和品质提升。